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物质过饱和:当尿液或胆汁中的矿物质如钙、草酸盐、尿酸等浓度过高时,这些物质容易结晶。正常情况下,身体会通过各种机制保持这些物质在溶解状态,但如果其中某种机制失效,就可能导致结晶沉积。
2.缺乏抑制剂:通常有一些物质可以阻止结晶的形成,如柠檬酸。当这些抑制剂数量不足时,更容易形成结晶。例如,柠檬酸水平低的人更容易患上肾结石。
3.PH值变化:尿液的酸碱度(pH值)也会影响结石的形成。例如,尿液偏酸性时,尿酸结石更容易形成;而尿液偏碱性则有利于磷酸钙结石的生成。
4.水分摄入不足:饮水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使得矿物质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每天应至少摄入2-3升水来帮助稀释尿液,预防结石。
5.饮食因素:高蛋白、高盐和高糖饮食都会增加结石的风险。例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酸和钙的排泄,而高盐饮食则会增加钠和钙的排泄,均使得结石更容易形成。
6.代谢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会导致体内某些物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增加结石的风险。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高,易形成尿酸结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血钙水平升高,增加钙结石的发生率。
7.家族遗传: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结石。基因可能影响某些物质的代谢和吸收过程,使其更容易沉积形成结石。
为了预防结石,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果已经有结石历史,应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