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压力和焦虑: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据统计,成年人中约有30%-40%的人在压力过大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2.睡眠不足:良好的睡眠对于大脑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每晚7-9小时的睡眠能够显著提高记忆力及其他认知功能。现代社会中,大约35%的人口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这可能直接影响记忆形成与提取。
3.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B12、铁、锌等关键营养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导致记忆力下降。一项研究显示,近20%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营养素缺乏。
4.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对大脑供血供氧造成影响,从而引发记忆力问题。全球范围内,慢性疾病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过10亿人。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组胺药等,可能具有影响记忆的副作用。临床数据显示,使用这些药物的成人中,有15%-20%的人报告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症状。
6.心理因素:抑郁症、情感障碍等心理问题同样会对记忆力产生负面影响。据统计,抑郁症患者中,有50%-80%的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记忆力障碍。
7.生活习惯:缺乏运动、饮酒过度、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大脑健康,导致记忆力减退。数据显示,不良生活习惯人群中,记忆力问题的发生率要比健康生活习惯人群高出至少25%。
35岁记忆力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建议从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睡眠、均衡饮食、控制慢性病等方面入手。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考虑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严重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