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报警是怎么回事

2024-12-3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是用来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可能存在心脏功能异常或设备操作不当的信号。通常情况下,报警可以分为生理参数异常报警和技术问题报警。

1.生理参数异常报警:心电监护仪会实时监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当这些指标超出设定的正常范围时,设备会发出报警。例如:

心率过快或过慢:成人正常心率通常在60到100次/分钟之间。如果心率低于5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缓)或高于12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速),则可能触发报警。

心律失常:如出现房颤、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不齐,也会引起报警。

低血氧饱和度:若氧饱和度降至90%以下,表示可能存在缺氧风险,可能会触发报警。

2.技术问题报警:有时,心电监护仪可能由于设备问题而报警。

电极脱落:如果连接患者身体的电极接触不良或脱落,会导致监护数据丢失,进而报警。

电池电量不足:便携式心电监护设备电池电量低时也会发出警报。

信号干扰:外部电磁干扰、病人移动等因素可能造成信号质量差,引起报警。

应对报警时,首先应确认是否为生理原因,检查患者状态;若为技术问题,则需核查设备连接及运行情况。快速反应确保及时干预,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与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