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手术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适合采用该手术方式。同时,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麻醉评估。
2.麻醉:通常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
3.定位:患者俯卧在手术台上,医生通过透视设备(如X光或CT)准确找到病变的椎体或骨折部位。
4.导针插入:在无菌条件下,医生通过皮肤小切口,将导针逐渐引导至病变椎体内。
5.扩孔及球囊支撑:必要时,通过导针扩孔进入椎体,并可使用球囊进行椎体高度的恢复和骨腔的形成。
6.骨水泥注入:医生将骨水泥以液态形式注入椎体内部。此过程需要快速、精确,以确保骨水泥能够充分填充病变区域,同时避免外漏。
7.成形及固化:骨水泥在几分钟内开始固化,达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8.术后监测:手术完成后,需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以监测麻醉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9.康复计划:根据术后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可能的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
骨水泥手术操作相对微创,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如骨水泥渗漏、感染或神经损伤等。术前需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术后严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