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发病机制:根据研究,思维强迫症可能与大脑中负责情绪和决策的神经回路异常有关。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流行数据:据统计,大约2%的全球人口会在某个阶段经历强迫症,而思维强迫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多见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
3.症状表现:思维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是反复出现的不愿意的想法,如害怕伤害他人、对宗教或性别的过度关注等。这些想法伴随着强烈的焦虑和困扰。
4.诊断标准:正规诊断依赖于专业精神科医生的评估,一般需要观察个人的症状持续时间、影响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干扰。
5.治疗方法:治疗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CBT中的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尤其有效。
思维强迫症是一种可以通过适当治疗得到有效管理的心理健康障碍。若怀疑有相关症状,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