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病会遗传吗

2024-10-2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主要影响躯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

1.脊髓性肌萎缩病由SMN1基因突变引起。SMN1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对体内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2.这种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患者必须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突变的SMN1基因才会发病。如果一种个体携带一份突变基因但不发病,则称为携带者。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有25%的概率患病。

3.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脊髓性肌萎缩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I型(重度)、II型(中度)和III型(轻度)。I型婴儿通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症状,而II型则在6到18个月间,III型通常在幼儿期或青少年时期发病。

对于携带者筛查、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等现代医学手段,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携带SMN1基因突变,从而在家庭计划中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提前干预,以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