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按成分分类:
钙结石:约占所有泌尿系结石的70%至80%,其中包括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
尿酸结石:占10%至15%,多见于代谢异常或慢性疾病患者。
感染性结石:也叫做鸟粪石,占10%至15%,常与尿路感染或尿液碱化有关。
胱氨酸结石:相对罕见,多发于先天性代谢异常患者。
2.按形状分类:
颗粒状结石:通常较小,类似沙粒,容易随尿液排出。
鹿角形结石:结石形状像鹿角,常填满整个肾盂及部分肾盏,较难自然排出。
圆形或椭圆形结石:一般位于肾脏或膀胱,形态规则,大小不一。
3.按位置分类:
肾结石:位于肾脏内,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结石之一。
输尿管结石:在输尿管内,会引起剧烈疼痛,俗称“肾绞痛”。
膀胱结石:位于膀胱内,可能造成排尿困难或尿频、尿急等症状。
尿道结石:位于尿道,通常是在其他部位形成后移到尿道,引起排尿障碍。
泌尿系结石的分型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对于钙结石,应注意控制饮食中草酸盐和钙的摄入量。对于尿酸结石,可通过碱化尿液来预防。对于感染性结石,需及时处理感染源。胱氨酸结石则需要长期管理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