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因:
中风: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案例的80%,是由于血栓或动脉狭窄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出血性中风约占20%,是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脑出血:脑出血通常是由高血压、动脉瘤破裂或头部外伤引起的。这些因素会导致脑内小血管破裂,从而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
2.临床表现:
中风: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性半身无力或麻木、语言困难、视力障碍,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头晕、行走不稳等问题。
脑出血:脑出血的症状与中风类似,包括突然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模糊等。但脑出血较为急剧,症状发生更为迅猛,病情进展也更快。
3.诊断方法:
中风: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脑部CT或MRI扫描,这可以帮助判断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还可能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来观察血管状况。
脑出血:同样通过脑部CT或MRI扫描来确诊,但脑出血的影像特征是脑内有明显的高密度出血区域。若怀疑是动脉瘤引起的,还需要进行血管造影。
4.治疗:
中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药物以及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对于出血性中风,则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进一步出血为主。
脑出血:治疗重点在于紧急止血、缓解颅内压以及预防并发症。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清除血肿和修复破裂血管。
中风和脑出血虽然有相似的症状,但其病因和治疗方法有较大差异。辨别二者对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