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治疗反应性:放疗后,肿瘤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内的假性增大。这是一种暂时的炎症反应,通常在几周到几个月内会逐渐缩小。因此,如果肿瘤在放疗后短期内变大,不必过于恐慌,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2.影像学变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提供肿瘤的大小和形态信息。单纯依靠影像学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有时可能不准确。放疗后组织反应、坏死区域、出血或液体积聚等都可能导致肿瘤看起来变大。
3.生物标志物监测:定期监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如癌胚抗原(CEA)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以辅助评估治疗效果。如果这些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疾病进展。
4.病理学评估:对于怀疑肿瘤进展的病例,可通过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治疗抵抗或转移。
5.多学科讨论: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表现,多学科团队(包括肿瘤科、放射科、胸外科等)共同讨论,以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结尾需强调,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应立即判定放疗无效。应该结合多方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后续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