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蛋白,参与细胞增殖和生存。在乙状结肠癌中,EGFR常常过表达或活化异常。抗EGFR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是针对EGFR的重要靶向治疗药物。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生成新血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贝伐单抗是一种抗VEGF抗体,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止肿瘤的发展。
3.BRAF突变:约有10%的结肠癌患者存在BRAFV600E突变,这种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针对BRAF突变的药物如维莫非尼已被用于治疗BRAFV600E突变的结肠癌患者。
4.KRAS和NRAS基因突变:KRAS和NRAS基因突变会影响对抗EGFR疗法的响应,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状态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的乙状结肠癌患者,PD-1抑制剂如派姆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可能有效。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免疫治疗策略。
治疗乙状结肠癌时,考虑这些靶点不仅有助于选择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合具体病人的基因特征和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