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发病机制:脑梗塞通常由血栓或栓塞导致。血栓形成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流通过受限,栓塞则通常是心脏或其他部位的血块、脂肪或空气进入脑血管。
2.病理变化:脑梗塞仅涉及供血不足,而脑梗死是在脑血流中断后超过一定时间,脑组织损伤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最终导致脑细胞死亡。
3.临床表现:脑梗塞可能会有短暂性缺血性发作,症状包括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脑梗死则常伴有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言语困难或偏瘫。
4.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能够帮助区分脑梗塞和脑梗死,在脑梗塞时可能显示血管闭塞而无明显脑组织损伤,而脑梗死时通常会看到被影响区域的脑组织密度改变。
5.治疗策略:脑梗塞的治疗通常围绕恢复脑血流并预防进一步损害,比如使用溶栓药物。对于已发展为脑梗死的情况,更侧重于对症处理和康复,以减轻长期功能障碍。
脑梗塞和脑梗死尽管相关但并不相同,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包括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脑梗塞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脑梗死,需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减少潜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