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如何侵犯膀胱

2025-05-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是由于癌细胞的局部扩展导致的一种并发症。这通常发生在疾病进展到较晚期时,具体表现为癌组织直接侵入邻近的膀胱壁,引起功能障碍或临床症状。

1.解剖位置:乙状结肠位于腹腔左下方,与膀胱的位置相邻。尤其在男性,由于膀胱和直肠之间仅隔有一层薄膜——直肠膀胱筋膜,癌症容易突破这层筋膜直接侵犯膀胱。在女性,中间的结构是子宫或者阴道后穹窿,也可能受到影响。

2.局部浸润机制:乙状结肠癌的肿瘤通常通过以下方式侵犯膀胱:

癌细胞沿着组织间隙向周围扩散。

癌组织直接穿透肠壁,侵入邻近器官,包括膀胱。

肿瘤对周围组织释放蛋白水解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从而提升其侵袭性。

3.病理表现:

膀胱壁可因癌细胞扩散显示炎症反应、纤维化或溃疡形成。

在严重情况下,可形成肠膀胱瘘,即乙状结肠和膀胱之间出现异常通道。

4.临床症状:

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排尿困难或尿频尿急,甚至感染症状(如发热)

如果形成肠膀胱瘘,可能出现气尿(尿液中带有气泡)或粪尿等独特表现。

5.诊断手段: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明确膀胱壁的受侵情况。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观观察膀胱内部是否受到侵犯。

病理学活检可进一步确诊是否存在癌细胞浸润。

6.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通常需要联合切除受累的肠段和膀胱部分。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放疗或化疗控制肿瘤进展。

若形成了肠膀胱瘘,需行外科修复,同时处理基础肿瘤。

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早期诊断、及时干预以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