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抗生素治疗:
轻度胆囊炎通常由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或厌氧菌(如拟杆菌属)引起,应选用对这些菌株敏感的抗生素。首选头孢类(如头孢曲松)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
重症胆囊炎可能涉及多种病原菌感染,多需联合使用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
抗生素疗程一般持续7-10天,根据病情稳定情况调整。
2.解痉药物:
胆囊炎常伴有胆道平滑肌痉挛,导致右上腹剧烈疼痛。可以选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山莨菪碱)或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来减轻痉挛症状。
3.止痛药物:
中度以上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既能止痛又能发挥抗炎作用。对于难以缓解的严重疼痛,可谨慎使用短期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但须避免其可能引发胆道括约肌痉挛的不良反应。
4.辅助治疗:
如果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可适量应用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
合并消化不良时,可使用促进胆汁分泌的药物(如熊脱氧胆酸)以改善消化功能,但急性期慎用。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补充液体是必要的支持治疗措施,尤其是高热、呕吐导致脱水的患者。
5.手术干预:
若经过药物治疗48-72小时无明显好转,或者出现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等并发症,应考虑早期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时继续开展抗感染治疗。
药物的使用需精准评估个体情况,长期反复发作者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胆囊功能和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必要时做出其他治疗方案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