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常见原因分析
拔罐过程中负压过大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局部瘀血。
长时间拔罐或同一部位反复拔罐容易损伤皮肤及软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如果操作不当或卫生条件不好,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从而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2.处理方法
休息:避免再次刺激患处,减少局部活动,促进恢复。
冷敷:拔罐后24小时内可用冷敷,每次15至20分钟,每天2至3次,有助于缓解疼痛及抑制肿胀。
热敷:如果拔罐后超过24小时且仍有不适,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
抗感染:如果怀疑继发感染,例如肿块伴随明显红肿、热痛或流脓,应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如涂抹外用抗生素软膏,并尽快就医。
3.特殊情况需注意
如果肿块持续增大或疼痛加重,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检查以排除皮下血肿或脓肿。
若有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警惕全身感染风险,应立即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尤其是初次尝试拔罐时,务必选择正规场所并确保卫生与手法正确,避免类似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