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一般原则
腹腔镜通常需要置于与病变部位相对的位置,以便获得良好的观察角度。例如,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腔镜应置于左上或正中;而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腔镜更适合置于右下或正中。保持腔镜与操作器械之间呈30°至45°角是优化操作空间的重要设计原则。
2.气腹针与Trocar的布置
气腹针通常插入脐周区域,用于建立10-15mmHg左右的标准气腹压力。此处解剖结构明确,可避免重要血管及脏器损伤。
Trocar(套管针)的布置一般为“三点布局”或“五点布局”,主要根据手术范围决定。以右半结肠切除术为例,主操作孔可置于脐右侧5-10cm处,辅助操作孔则分别置于剑突下和右髂窝等区域,使器械和腔镜协同工作。
3.特殊部位调整
若进行横结肠或乙状结肠的部分切除,根据手术侧别,腔镜可偏向对侧斜向摆放,以利于淋巴清扫时暴露血管。另外,对于肥胖患者或存在严重粘连者,可能需要灵活调整腔镜角度,并增加额外的Trocar,确保视野清晰。
4.屏幕位置与团队配合
手术屏幕应置于患者头端或尾端中线附近,与手术台保持水平或轻微倾斜,避免医务人员因长时间转动颈椎而引发疲劳。助手协助拉钩或整理肠管时,其站位和器械操作方向需始终与腔镜视野契合。
科学合理地摆放腔镜是提升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术者对解剖结构、操作流程及器械特点有全面了解,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