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黏膜萎缩的主要原因包括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胃炎原因之一,大约50%的人口可能受此影响。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
2.自身免疫性胃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内壁的细胞。此类病变可能与恶性贫血有关,并且常见于年长者及具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人群。
3.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这种病理改变常常在内窥镜检查中偶然发现。
4.长期胃黏膜萎缩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胃癌及胃溃疡的风险增加。据统计,患有明显胃黏膜萎缩的人其胃癌风险比普通人高出约6倍。
为了避免疾病进展,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监测胃黏膜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减缓病情进展。若出现消化不良、持续性腹痛或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