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定时起床和入睡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即使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也应坚持在固定时间起床,避免白天过长时间补觉。
2.优化睡眠环境
保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睡前将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远离卧室,以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干扰。
3.避免刺激性饮食
睡前4-6小时内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及酒精。这些物质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入睡。
4.保持适当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改善整体睡眠质量。但需注意,剧烈运动最好安排在睡前3小时之前。
5.管理心理压力
长期焦虑、压力大可能导致失眠。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放松心情。如果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应及时就医。
6.避免过度依赖睡前活动
睡前不宜大量用脑或从事刺激性活动,如高强度工作、观看紧张的影视剧。建议在睡前半小时做一些放松的事情,例如阅读轻松的书籍或泡脚。
如果上述方法未能缓解失眠症状,并持续超过三周,建议寻求专业医生评估,排查是否存在慢性失眠或其他潜在疾病如抑郁症、焦虑障碍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