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证充足的睡眠
青少年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小学生建议达到9小时以上。
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尤其是在睡前减少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影响褪黑素分泌。
2.注意饮食习惯
早餐应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例如全麦面包、鸡蛋和新鲜水果,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上午的学习。
避免含糖量过高或脂肪过多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血糖快速波动,导致疲倦感。
3.改善课堂专注力
上课时尽可能参与到互动中,通过做笔记、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保持清醒。
如果允许,可以适当在座位上进行轻微的身体活动,如伸展手指或转动脖子,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4.课间合理休息
课间可以走动一下或简单做些运动,比如原地跳跃、弯腰触地等,有助于增氧和缓解肌肉紧张。
避免长时间坐着玩手机,改为望远放松眼睛,或与同学交流以保持精神状态活跃。
5.调整心理状态
如果当天课程内容枯燥,尝试提前预习相关知识,找到可能感兴趣的点,激发学习动力。
排除压力来源,例如考试焦虑、家庭矛盾等,这些都可能加重疲劳感。
6.改善学习环境
若教室光线较暗,容易增加困意,可选择靠近窗户的座位,利用自然光源。
教室空气流通差时,可请求开窗通风,让大脑获得更多氧气。
长期的犯困问题可能还涉及其他健康因素,例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如果经过生活习惯调整后仍无改善,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