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识别并改写负面思维模式
设定一个固定时间,例如每天15分钟,专门用于思考当前的焦虑点或疑惑,将多余时间留给其他事情。
记录引发精神内耗的具体事件,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可能性,避免陷入单一的、负面的解释。
当出现“如果失败会怎样”这样的念头时,可以练习增加“即使失败了,我也可以……”的补充语句,打破消极循环。
2.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或慢跑,这能显著提升大脑分泌的内啡肽,帮助缓解压力。
每晚至少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减少因睡眠不足诱发的情绪波动和注意力下降。
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有助于改善心境和降低焦虑水平。
3.管理目标与期待
将长期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小步骤,每完成一步都进行自我奖励,以增强正向反馈。
对他人和自己的期待应符合实际能力,避免因追求完美而产生挫败感。
定期评估目标的优先级,减少不必要的任务堆积带来的无形压力。
4.学习放松技术
每天抽出10-20分钟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呼气时缓缓收回,这能够利于神经系统调节。
尝试冥想练习,如全身扫描冥想,帮助集中注意力在当下,减少对未来或过去事情的过度关注。
在需要时进行肌肉渐进性放松,从脚趾到头顶逐步放松每一组肌肉,缓解身体紧张。
5.重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
主动与值得信赖的家人或朋友沟通,分享内心的感受,得到情感支持。
加入兴趣小组或社区活动,通过共同爱好拓展人际圈,增加心理连接感。
对社交中的冲突或误解采取积极解决的态度,不长时间压抑情绪。
长期坚持以上方法,有助于逐渐减轻精神内耗,恢复心理平衡。同时,如果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应立即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