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了解可能的原因
生理因素:焦虑、压力或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神经系统过于兴奋,从而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会使愤怒情绪增加约20%-30%。
荷尔蒙变化: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平波动等,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性。
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障碍或其他情绪调节相关疾病是导致暴躁的重要原因。
2.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呼吸训练:深呼吸练习可以降低心率,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例如,每次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的节奏被证明有助于缓解愤怒情绪。
延迟反应:当情绪即将失控时,可以尝试在表达愤怒前数10秒。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冲动反应的发生概率。
记录情绪触发点:通过书写记录或日记的形式总结暴躁的起因,帮助找到规律并加以避免。
3.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建议睡眠时间为7-9小时,规律作息对情绪平稳至关重要。
健康饮食:低血糖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应注意三餐定时,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加工食品,多选择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全谷类、鱼类等。
适量运动:研究显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以显著缓解情绪不稳定。
4.必要时就医咨询
若暴躁情绪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精神科或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
暴躁易怒通常是身体与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改变习惯与思维方式,大部分人可以实现改善。如果持续恶化,建议尽早接受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