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这是公认的适宜睡眠温度范围。
确保黑暗的环境,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入睡。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
降低噪音水平,选择安静的场所或使用白噪音机器以屏蔽外界干扰。
2.避免刺激性活动
睡前1-2小时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电脑等发出蓝光的屏幕,这些会干扰褪黑激素分泌。
避免摄入咖啡因或尼古丁类物质,这些物质会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延迟入睡时间。
晚餐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尽量不在睡前3小时进食,以防止消化过程影响睡眠质量。
3.进行轻度的身体放松活动
深呼吸练习:采用腹式呼吸方式,每次吸气和呼气时间可保持4-7秒,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
伸展瑜伽:例如猫牛式、婴儿式等简单动作,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身心平和。
温水泡脚: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有助于血液循环并放松全身。
4.培养稳定的情绪状态
冥想或正念训练:可以通过专注于呼吸或重复某些平和的词句,让思绪集中,从而减少焦虑和思维活跃度。
阅读轻松的书籍,但避免具有强刺激性内容的小说或新闻报道,以免引发过度思考。
写下第二天的计划或当天的烦恼,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帮助清空脑海中的琐事。
5.制定规律的作息习惯
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与起床,即使在周末也应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形成生物钟的规律性。
睡前1小时可以设立“缓冲期”,通过阅读、听轻音乐等活动来让大脑逐步进入休息状态。
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大脑进入放松模式,提升睡眠体验,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