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5至30克。如果饮食中缺乏足够的纤维,可能导致粪便干燥且难以通过肠道,从而呈节状。
2.水分摄入不足:水分在维持肠道正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成人每天应饮用约2至3升的水。水分摄入不足会使粪便变硬,形成节状大便。
3.活动量不足: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顺利排出。久坐或缺乏运动可能导致便秘和节状大便出现。
4.压力与情绪因素:压力、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造成便秘及大便形态改变。
5.肠道疾病:一些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憩室炎或肿瘤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若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便血等,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的纤维和水分摄入、适度运动以及管理好心理压力,有助于预防节状大便的发生。如症状持续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