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波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科
1.图像辅助:利用CT扫描或超声波设备获取详细的肺部图像,以确定肺原位癌的确切位置和大小。这些影像技术提供高精度的三维视图,有助于医生在操作时准确定位。
2.标识靶区:通过分析影像资料,医生可以标记出穿刺的最佳路径和进入点。通常选择肿瘤较为靠近胸壁的位置,以减少侵入深层组织的风险。
3.确定针穿刺角度和深度:根据标识出的靶区,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使其尽量垂直进入,并避免穿透肺泡或支气管等重要结构。
4.使用穿刺装置:选择合适的穿刺装置,如细针或粗针,根据需要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样本采集。在穿刺过程中,保持装置稳定,确保样本采集准确无误。
5.实时监测:在穿刺过程中采用实时影像监控,以即时调整定位和操作,最大程度提高取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肺原位癌穿刺定位依赖于精准的影像引导和专业的技术操作,能够有效获取样本用于进一步的病理分析。由于其早期发现与诊断,有利于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