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因检查:需要详细了解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包括有无家族遗传病史、肥胖情况、饮食习惯及是否进行规律运动等。部分青少年高血压可能源于继发性因素,如肾脏问题或内分泌失调,需通过医学检查确认。
2.生活方式调整:无论病因如何,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盐分摄入、增加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同时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3到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
3.药物治疗:如果经过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然居高不下,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需定期监测血压并随访调整药物剂量。
4.心理支持与干预:青少年时期心理状况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适当的心理支持与干预能够缓解压力,降低因焦虑或情绪紧张导致的血压升高。
早期识别和管理高血压对于青少年群体尤为重要,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长期健康风险。注意严格遵循医嘱,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巩固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