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
椎间盘位于脊椎骨之间,充当缓冲器。当椎间盘外层破裂,内部的胶状物质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就会引起症状。
年龄增长是一个主要因素,4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发生。
长时间坐姿工作或重体力劳动也增加发病风险。
2.症状表现:
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集中在下背部,并可能辐射到腿部。
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等感觉,尤其是在受压的神经区域。
肌肉无力:可能引起肌肉无力或瘫痪,严重者可能影响行走能力。
控制问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控排尿和排便。
3.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和CT扫描,这些工具能提供详细的脊柱结构图像,有助于确诊。
4.治疗选择: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理疗、药物治疗(如止痛药、抗炎药)等,多数患者可通过这些方法缓解症状。
介入治疗:如注射类固醇药物,针对性地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体融合术等。
5.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腹肌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避免过度劳累和提重物,使用正确的搬运技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