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失禁类型:
压力性尿失禁: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时,由于膀胱压力增加导致尿液泄漏。常见于产后女性和老年人。
急迫性尿失禁:由于膀胱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导致强烈的排尿冲动并伴随尿液泄漏。常见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溢出性尿失禁:膀胱无法完全排空,导致尿液积聚至溢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或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
功能性尿失禁:身体或认知障碍导致不能及时上厕所,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2.统计数据: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数据,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尿失禁困扰。
女性的患病率较高,约为25%-45%,男性则约为5%-15%。
3.引起漏尿的常见原因:
生育与怀孕: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损伤,影响尿道括约肌功能。
年龄增长:老年人因盆底肌肉松弛、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易发生尿失禁。
手术与放疗:盆腔手术或癌症相关治疗可能损伤神经或肌肉。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会影响尿控能力。
4.治疗与管理方法:
行为疗法:包括膀胱训练、定时排尿以及减少饮水量。
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肉,提高控尿能力。
药物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常用抗胆碱药,压力性尿失禁可能使用激素类药物。
外科手术:适用于严重病例,如尿道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等。
避免久坐,多做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尿失禁。注意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刺激性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防止便秘,因为便秘会增加盆底压力影响控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