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5-HT3受体拮抗剂:
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即血清素)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减少恶心和呕吐的发生。
一般建议每24小时使用一次或多次,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2.NK1受体拮抗剂:
如阿瑞吡坦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神经激肽1受体,减轻呕吐反应。
常规疗程为每日一次,连续数天,具体剂量和疗程需听从医生建议。
3.皮质类固醇:
如地塞米松。此类药物以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在某些情况下显著减轻呕吐。
一般短期使用,以每日一次为宜,剂量视病情轻重调整。
4.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如甲氧氯普胺、丙嗪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作用来控制呕吐。
甲氧氯普胺通常每日使用三至四次,单次剂量可根据需要调整。
5.苯二氮卓类药物:
如劳拉西泮。这类药物对于因焦虑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疗效。
通常按需使用,不建议长期服用,以避免成瘾风险。
6.其他辅助用药:
可以考虑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缓解因消化道问题引起的呕吐。
遵循医生的建议,准确评估病情和身体反应,合理调整用药方案非常重要。持续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并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