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痔疮可导致排便时出血,通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改善饮食结构,多摄入纤维素,以及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局部药物治疗或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2.肛裂:肛裂常由于便秘或排便过于用力造成。这种情况下,出血通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增加膳食纤维和补充水分有助于防止进一步损伤,同时可以使用局部麻醉药膏来减轻疼痛。
3.消化道炎症或感染:某些消化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也会导致肠道出血。此类情况下,出血常持续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内窥镜检查以及其他测试明确诊断,并遵从医嘱进行治疗。
4.息肉或肿瘤:虽然不太常见,但息肉或癌变也可能引发出血。如果出血长期持续且不明原因,建议及时就医,通过结肠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及早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若出血问题反复出现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尽快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