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粪便潜血试验
检测原理: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微量隐血,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应用:主要适用于早期筛查,尤其对大规模人群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由于可能受到饮食等因素的干扰,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诊。
2.粪便DNA检测
检测原理:通过测定粪便中的脱落肠黏膜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或甲基化状态,以发现异常。
应用:灵敏度高于粪便潜血试验,可用于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
3.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常用指标: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CA19-9)。
作用:虽然用于早期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但在病情监测、复发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4.超声影像学检查
经腹部超声:可用于观察肠癌是否已侵犯周围器官或是否伴有肝脏转移。
直肠腔内超声:特别适合了解直肠癌的局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受累情况。
5.CT或MRI检查
CT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MRI成像:尤其擅长评估直肠癌的分期和治疗前评估。
应用:这两种技术多用于术前评估或者不能耐受胃肠镜者的替代方案。
6.PET-CT检查
原理: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显像评估全身代谢活跃区域。
应用:对于疑似转移或复发患者,可帮助定位病灶。
7.胶囊内镜
检查方式:患者吞服胶囊摄像设备,记录整个小肠和部分结肠的图像。
应用:适合无法耐受传统肠镜的患者,但因功能局限性不作为首选检查。
8.虚拟结肠镜(CT仿真结肠镜)
检查方式:通过CT扫描结合计算机处理技术,三维重建肠道影像。
优点:无创,适合不能接受肠镜者。
局限性:无法直接取活检,也无法进行治疗操作。
9.双对比钡剂灌肠造影
方法:通过灌注钡剂和空气,观察肠道内壁病变。
现状: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欠佳,目前临床使用逐渐减少。
肠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并结合各项结果形成最终诊断意见。做到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