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血管调节:正常情况下,当身体从卧位转为直立时,血管会迅速收缩以维持大脑供血。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调节功能可能减弱,导致血压未能及时调整。
2.血容量变化:如果体内血液容量减少,如脱水、失血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血压调节困难,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风险。
3.神经系统因素: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使得控制心率和血管收缩的能力下降,引发血压骤降。
4.年龄因素:老年人因血管弹性降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更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5.其他潜在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等都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为了减少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和出汗,应缓慢改变体位,尤其是在从卧位转为站立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果症状频繁出现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