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药物治疗:
外用类固醇:这是治疗湿疹最常见的药物,能有效减轻炎症和瘙痒。应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应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口服抗组胺药:针对湿疹引起的瘙痒有良好效果,通常在夜间服用以提高睡眠质量。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对类固醇反应不佳的人群,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控制湿疹症状。
光疗:紫外线治疗可以缓解中度至重度湿疹,但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以避免皮肤损伤。
2.日常护理:
保湿:关键环节是保持皮肤湿润。每日使用无香料、低过敏性的保湿乳霜或软膏,特别是在沐浴后。
温和清洁:选择温和的无皂洗液,避免热水洗澡,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避免刺激因素:包括过敏原、化学物质和粗糙衣物。尽量穿纯棉衣物,避免使用含有染料和香料的洗涤剂。
控制环境湿度: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尤其在干燥季节。
3.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部分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坚果,需通过饮食排除法找到并避免这些食物。
心理调节:压力可能加重湿疹症状,采取放松技巧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
定期复诊:定期检查和随访,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通过综合药物治疗、日常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顽固性湿疹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医生指导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