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皮肤中的肥大细胞:皮肤中存在大量的肥大细胞,这些细胞含有组胺。当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如抓挠时,肥大细胞会释放组胺。
2.组胺的作用:组胺是一种化学物质,会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这导致血液中的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从而出现红肿和疙瘩。
3.神经末梢反应:皮肤表面分布着许多神经末梢,负责感知外界刺激。当皮肤受到抓挠时,这些神经末梢会传递信号至大脑,大脑反射性地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加剧了皮肤的红肿和搔痒。
4.免疫反应:抓挠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皮肤屏障,暴露内层组织,引发免疫系统反应。一些免疫细胞如嗜碱性粒细胞也会释放组胺,进一步加重局部反应。
5.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改变化学物质释放和局部血流方面也有一定影响。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可能会使抓挠后的皮肤反应更加明显。
为了避免因挠痒痒导致的皮肤问题,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抓挠。如果搔痒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