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和情绪问题
青春期是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情绪失控。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大约20%-30%的人曾有自残行为。她们可能通过自残来缓解内心压抑或表达情绪困扰。
2.低自尊和自我认同问题
初中阶段正值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长期受到负面评价或和同伴比较后产生自卑情绪,可能会选择自残作为对自己不满的宣泄方式。一份调查显示,在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中,超过40%存在显著的低自尊问题。
3.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矛盾、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父母忽视都可能成为诱因。例如,父母离异或长时间忙于工作而缺乏陪伴,会使孩子感到孤独和被忽视。一些研究指出,70%以上的自残青少年曾经历过家庭冲突或重大变故。
4.校园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学业压力、考试成绩、师生冲突以及同学间的欺凌现象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担。数据表明,遭受校园欺凌的青少年中,自残发生率比一般群体高出50%以上。
5.社会文化和网络环境的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负面信息,如渲染悲观情绪的视频、帖子,可能给青少年带来错误暗示,使其模仿他人的自残行为。一些青少年还可能通过网络寻求关注,将自残当作抗议或吸引目光的手段。
早期识别初中女生自残的原因并提供心理支持至关重要。家长和教育者应加强沟通,观察她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同时创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