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怎么回事

2025-03-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原生家庭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原生家庭的不良经历而产生的精神创伤,这种创伤可能对其成年后的情绪、行为以及人际关系造成深远影响。这类应激障碍与家庭内部不良互动模式密切相关,例如虐待、忽视或长期冲突。

1.形成原因

长期身体或心理虐待:儿童时期遭受身体暴力、语言暴力或情感压迫会导致长期的心理阴影。

情感忽视: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支持,可能使人感到被抛弃或孤独无助。

家庭功能失调:如父母争吵不断、酗酒、离异等,可能让儿童陷入强烈的不安全感之中。

高压力环境:过度苛责、控制或对成绩的极端要求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2.主要表现

情绪症状:容易焦虑、情绪低落,可能出现抑郁症或强烈的愤怒感。

人际关系障碍:对他人缺乏信任,或在亲密关系中反复感到不安与恐惧。

应激反应:对类似于童年创伤的情境产生强烈的回避或恐惧心理,例如回忆过去时不由自主地流泪或颤抖。

自我认知偏差:认为“自己不够好”或“值得被伤害”,甚至延续原生家庭中的负面模式到下一代。

3.长期影响

个体可能更容易罹患焦虑症、抑郁症、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

可能表现出生活中无法忍受冲突、过度敏感或自卑等特质。

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包括职业选择的局限性、人际交往上的疏离感及婚姻困难。

4.应对方法

专业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身,放下过去的创伤。

建立支持系统:与值得信赖的人建立稳定的关系,例如朋友、伴侣或支持团体。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通过冥想、正念训练或运动来缓解过往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

原生家庭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关注并及时干预,以防止其对生活的进一步破坏。积极寻求帮助和采取措施是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