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常见表现:精神健康问题可能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异常、极端易怒、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思维混乱或有自伤倾向。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有研究显示,这两类疾病约影响全球人口的5%-10%。
2.发病原因:精神健康问题可能源于遗传、脑神经功能失调、激素水平变化以及长期应激状态。例如,压力事件(如失业、亲密关系破裂)可能诱发抑郁或焦虑;而某些遗传基因的变异也会增加个体患病风险。研究发现,双亲之一患有重度抑郁症,其子女患病风险可增加至普通人群的两倍以上。
3.诊断与评估:精神健康问题通常需要由专业医生通过问诊、心理测量工具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比如,广泛使用的GAD-7量表可以初步筛查焦虑程度,而PHQ-9量表则用于评估抑郁严重性。
4.治疗方式:大多数精神类问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或二者结合进行有效管理。例如,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常推荐首选认知行为治疗,而中重度患者则可能需要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应严格遵从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用。
5.自我照护: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同时,适当调节生活方式也是重要部分。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保持社交联系都有助于改善精神状态。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
如果精神健康问题已经对正常生活造成了明显干扰或伴随危险信号(如自残、自杀意图),必须立即联系专科医生或急救服务,确保安全并获得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