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激素水平变化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会导致情绪波动。例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引起易怒、焦虑甚至心跳加快的表现。数据显示,这种疾病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0.5%至2%。
性激素波动:女性在经前综合征、妊娠期、更年期,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波动,可能会感到烦躁或情绪不稳定。
肾上腺激素异常:长期压力刺激下,皮质醇分泌过多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包括烦躁不安。
2.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症:焦虑障碍普遍存在,会表现出持续的紧张、不安和易怒,全球患病率约为3.6%。
抑郁症:尽管抑郁通常以情绪低落为主,但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易怒和暴躁,尤其是青少年抑郁患者。
慢性应激: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让神经系统警觉性增加,容易引发过度反应的情绪。
3.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前额叶的功能,降低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一项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4.饮食不均衡
血糖水平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例如,过量摄入高糖食品后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然后迅速下降,这种波动会造成焦躁感。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镁、维生素B族和ω-3脂肪酸,也可能导致情绪问题。
5.药物作用或撤药反应
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等可能引发情绪上的波动。另外,从镇静剂或抗抑郁药突然停药,也可能引发易怒等戒断反应。
6.慢性疾病和疼痛
长期身体不适,如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等慢性疼痛疾病,容易导致人的情绪变得敏感或暴躁。
7.周围环境影响
噪音污染、高温环境或者长期工作压力较大的环境都会削弱耐受力,导致人更容易表现出烦躁和暴躁。
如果情绪问题频繁发生,建议首先评估是否存在上述因素并进行必要调整,严重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医学帮助。从改善睡眠、均衡营养到放松练习,都有助于缓解这种情绪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