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胃酸分泌异常:
部分人群由于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进而引发饥饿感,表现为胃部感到空虚。这种情况常见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尤其是在空腹时症状明显。
2.饮食结构和习惯问题:
频繁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或不规律饮食可能造成血糖波动较大,容易误导中枢神经系统发出"饥饿"信号。进食量过少或纤维摄入不足也会加快胃排空速度,使人产生持续的空虚感。
3.消化功能紊乱:
胃肠动力减弱或胃排空时间异常可能导致胃部长期处于一种消化未完成的状态,从而让人误以为胃里“空空如也”。这类问题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
4.心理和情绪因素:
焦虑、压力等精神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胃蠕动改变或假性饥饿感。某些人可能基于条件反射,把胃部空虚感与心理上的需要混淆。
5.激素水平变化:
人体内饥饿激素(如胃泌素)的分泌如果失衡,也可能造成饥饿信号增强,使人更容易感到胃部空虚。
胃部空虚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应结合具体症状及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如伴随烧心、反酸、体重明显变化等其他不适,需要及时就医评估是否涉及器质性疾病。平时可通过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调节情绪来缓解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