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脑结构的变化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有所减少,尤其是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区域。这些区域与思维、记忆、情绪调节等功能密切相关。
脑室扩大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解剖特征之一,表明脑组织可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海马体积减小在许多患者中被观察到,而海马与学习能力和记忆功能直接相关。
2.脑功能的异常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执行任务时,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水平较低。这被称为“前额叶功能低下”,涉及计划、决策和抑制控制能力下降。
默认模式网络活动异常,这种网络通常负责内省和背景思考,其过度或不足的激活会影响患者安静状态下的精神体验。
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性也出现了改变,例如白质纤维束完整性降低,可能导致信息传递效率的下降。
3.神经化学的不平衡
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机制之一。多巴胺在中脑边缘通路的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症状,而在中脑皮质通路的活动不足则可能与认知缺陷和情感麻木等阴性症状相关。
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在精神分裂症中起关键作用。谷氨酸信号传导的异常可能影响突触可塑性,从而引发认知和行为问题。
γ-氨基丁酸水平的降低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4.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参与
一些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部可能存在慢性炎症,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这可能进一步加重神经元损伤和连接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通过攻击正常的神经元或突触,干扰大脑功能。
精神分裂症的大脑差异是复杂且多方面的,这些变化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