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主要代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rt-PA)、瑞替普酶(r-PA)和替奈普酶(TNK-tPA)。这些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从而分解血栓。
2.阿替普酶是第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第三代溶栓药物,其半衰期较短,因此需要持续静脉滴注。通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推荐剂量为0.9mg/kg,总剂量不超过90mg。
3.瑞替普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因此可以采用间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简化了治疗过程。推荐剂量为10单位,每次注射间隔30分钟,共两次注射。
4.替奈普酶与其他第三代溶栓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抗凝特异性和更长的半衰期,只需一次静脉注射。推荐剂量根据患者体重不同,常见剂量范围为30-50mg。
5.这些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包括出血风险,如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在使用前需进行充分评估,排除存在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
第三代溶栓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但仍需谨慎选择适应症,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