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痔疮:痔疮是一种由于直肠下部或肛门部位的静脉扩张引起的疾病,可能会导致排便时出血。痔疮分为内痔和外痔,内痔在排便时更容易出血,而外痔则可能伴随疼痛和肿胀。据统计,约5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会经历痔疮。
2.肛裂:肛裂是指肛门口皮肤上的小裂口,通常由排便困难或硬便引起。肛裂可导致排便时剧烈疼痛和少量鲜红色出血。肛裂多见于年轻人和中年人,尤其是长期便秘者。
3.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长出的异常组织,可能在排便时受到摩擦而引起轻微出血。虽然大多数直肠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一部分可能发展成癌,因此需要早期发现和治疗。
4.肛门损伤:使用过硬的卫生纸或擦拭动作过于用力,也可能导致肛门皮肤表面轻微损伤,从而引起出血。建议选择柔软的卫生纸,并保持清洁。
5.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如性病或炎症性肠病也可能引起肛门部位不适和出血,需要通过专业医生诊断确定。
若持续出现肛门出血,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剧烈疼痛、大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等,应尽快就医进行专业评估。保持规律饮食,多摄入纤维素,保持良好排便习惯,有助于减少肛门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