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中大肠黏膜上皮癌变的过程是如何的

2025-08-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大肠黏膜上皮癌变的过程通常经历几个阶段,从正常黏膜到癌症形成,包括腺瘤-癌变序列。这一过程是复杂且多阶段的,涉及细胞增生、异型增生和组织结构改变,并伴随基因突变。

1.正常黏膜:正常的大肠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功能主要包括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及分泌粘液以保护肠壁。

2.增生阶段:细胞开始异常增生,出现腺瘤样改变。此时,组织可能会表现为息肉或良性腺瘤。约30%的成年人可能会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腺瘤,其中只有少数最终发展为癌症。

3.异型增生:在腺瘤内部发生细胞异型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包括核异型性、细胞大小和形状的改变以及分裂活跃度增加。约5%的腺瘤会进展到高度异型增生状态。

4.癌前病变:如果异型增生持续,不及时干预,部分腺瘤可能会演变成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恶性潜力。此时,细胞的调控机制受损,导致细胞无限增殖。

5.侵袭性癌变:当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它可能突破基底膜成为浸润性癌,这标志着癌症的形成。在这一步,大肠癌细胞可以侵入周围组织,并有潜能进行淋巴和血液循环转移。

每个阶段伴随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如APC基因突变、KRAS基因激活以及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定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对于预防和有效治疗大肠癌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