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分子机制:研究表明腺样囊性癌与MYB和NFIB基因的重排密切相关。这种基因异常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理解这种机制,以此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2.治疗靶点:腺样囊性癌细胞表面具有特定的蛋白表达,例如KIT、CD117等,这些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通过抑制这些蛋白来阻止肿瘤的发展。
3.新疗法开发: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临床试验已开始测试PD-1/PD-L1抑制剂在腺样囊性癌中的效果。研究也在探讨利用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来针对特定的遗传改变。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复杂且挑战巨大,但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未来的治疗方案有望更加精准和有效。认识病理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