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生物节律:人体的肠道活动受到昼夜节律的调节。白天交感神经系统较为活跃,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而晚上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可能导致肠道张力减弱,蠕动增加,从而出现便溏现象。
2.饮食因素:晚餐通常比午餐时间更接近睡眠时间。一些人可能在晚餐摄入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如高脂肪、高糖以及辛辣食物,这些因素会增加肠道负担,引发夜间稀便。
3.肠道炎症:对于肠炎患者,肠道内的炎症可导致对水分吸收能力的下降,晚上肠道内容物停留时间短,未完全吸收水分,因而粪便偏稀。这与白天由于活动量大、饮食调整后症状相对缓解形成对比。
4.应激和疲劳:精神压力或身体疲劳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肠道功能,尤其在夜间休息时,可能加重肠道敏感性并导致排便异常。
考虑到上述因素,调理作息、合理饮食、适当放松有助于缓解夜间排便异常。如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