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吸收:口服左乙拉西坦后,药物能够迅速且几乎完全被胃肠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高达100%,这意味着服用的剂量几乎全部进入系统循环。
2.分布:左乙拉西坦在体内分布较为广泛,其表观分布容积为0.5-0.7L/kg,说明药物在血液和组织间快速分配。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通常小于10%,因此不会显著影响其他药物的蛋白结合。
3.代谢:左乙拉西坦主要以原型形式排泄,仅有少量通过肝脏代谢。约24%的剂量被代谢为一种无活性的酸性代谢物,该过程不涉及细胞色素P450酶系。这一特点减少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使其成为使用较为安全的药物。
4.排泄:左乙拉西坦主要经肾脏排泄,约66%的药物以原型形式通过尿液排出。其半衰期在成年人中约为6-8小时,但肾功能受损者可能会延长。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这些特性使得左乙拉西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适用。同时,肾功能状态是影响其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需要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