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清洗受影响区域:迅速用温水轻轻冲洗面部,以去除残留的维生素C及其他可能的刺激物。避免使用肥皂或摩擦皮肤,以免加重刺激。
2.冷敷缓解不适:使用干净、湿润的冷毛巾在受影响区域轻轻按压,以减轻灼热感和肿胀。建议每次冷敷约10至15分钟,间隔数小时重复。
3.保持皮肤湿润:涂抹适合的无香料、温和的保湿剂,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并防止进一步干燥。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其他刺激成分的产品。
4.避免阳光直射:受影响的皮肤更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并使用物理遮挡如帽子或口罩。
5.观察皮肤变化:密切关注皮肤状况,特别是是否有扩展或加重的迹象。如果出现严重红肿、水泡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
6.就医评估:若皮肤未改善或者出现加重趋势,专业医疗人员可以评估损伤程度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例如抗炎药物或专用修复产品。
使用皮肤保养品时应该遵循说明书以及对自身皮肤特性进行考虑,避免随意使用未经验证的产品,以降低皮肤敏感或过敏反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