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引导:通常使用超声波或CT进行定位,确保准确地进入囊肿内部,这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经皮穿刺:在局部麻醉下,医生会使用细长的针直接穿过皮肤,沿着影像设备指示的路径进入囊肿内。此步骤相对快速且痛苦较少,也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3.抽吸囊液:借助于负压装置,将囊肿内的液体内容物抽出。这一过程能使囊肿显著缩小,缓解由其引发的症状。
4.硬化治疗:抽吸后,通常会注入硬化剂,如无水酒精或其他药物,以促进囊壁粘连塌陷,预防囊肿复发。
这种介入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功能性囊肿、非恶性囊肿以及不宜手术的患者。相比传统手术,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并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