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作用,可有效去除体内的湿气,并且温化寒湿。
2.厚朴:用于行气宽中,并能消除由于寒湿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3.黄芩:清热燥湿,特别适合用于处理湿热问题,有助于改善发热、口干等表现。
4.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适用于各种湿邪导致的症状,并能增强脾胃功能。
5.薏苡仁:具有强健的祛湿能力,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疲劳。
6.半夏:主要用于化痰止咳,也能够协助化解因湿邪引起的呼吸道症状。
7.连翘:清热解毒,尤其在湿热夹杂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反应。
8.白术:补益脾胃,增强体内抗湿能力,同时还能助长气血的循环。
9.陈皮:理气健脾,常用于解决脾胃虚弱所伴随的湿滞问题。
10.生姜:散寒发表,用于温中散寒,缓解寒湿造成的胃肠不适。
治疗寒湿与湿热并存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症状来调整药方,避免单一用药。使用中药时,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