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代输尿管手术是如何操作的

2025-02-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肠代输尿管手术是一种通过将部分肠道组织替代病变输尿管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输尿管狭窄、损伤或癌症导致的输尿管功能障碍。其目的是重建尿液正常流出通路。

1.术前准备

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或核磁共振)和内镜检查,确认输尿管病变范围和程度。

化验肝肾功能,确保患者具备手术耐受性,避免术后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选择适合的肠段,例如回肠或乙状结肠,根据病变位置及患者解剖特点决定。

2.手术步骤

首先切除病变的输尿管部分,注意保留健康的肾脏端和膀胱端。

从小肠(通常为回肠)或大肠(如乙状结肠)切取一段长度合适的肠段,一般为6-10厘米,具体根据缺损的输尿管距离确定。

断开的肠管两端需要重新吻合,以恢复肠道连续性,避免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将切取的肠段与输尿管近端及远端分别进行吻合,确保尿液能够顺利从肾脏排入膀胱。这些吻合处需要缝合严密以防止尿漏。

术中可能会放置输尿管支架,帮助吻合口稳定,减少瘢痕形成风险。

3.术后管理

严密监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水平,用于评估手术成功率。

定期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尿液分析,观察肠段是否出现扩张、感染或结石形成等并发症。

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由于肠段吸收特性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需要及时调整。

这种技术相较传统输尿管修复术具有优势,但对患者整体状态和肠道功能要求较高,且需关注手术后并发症风险,如尿路感染或长时间发生尿路狭窄等问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