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确定狭窄的原因和程度:
输尿管狭窄可能由肿瘤、结石、炎症后纤维化、手术损伤或先天性异常引起。
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静脉尿路造影)可明确狭窄的位置、长度及周围组织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尝试使用更细的导丝或导管:
使用直径更小、更柔软的导丝,如超滑导丝,提高进入成功率。
润滑剂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摩擦并保护输尿管黏膜。
3.球囊扩张术:
在影像学引导下,将球囊导管通过狭窄处,充盈后对狭窄部位进行机械扩张。该方法适用于短段非复杂狭窄。
4.经皮肾穿刺建立通路:
若导丝仍无法通过,可考虑在影像学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用以减轻梗阻,同时通过逆行或顺行方式进一步处理狭窄。
5.使用激光切开或冷刀切开:
对于局限性的纤维性狭窄,可借助内镜和激光技术精准切除病变组织,以恢复通畅。
6.放置留置支架:
扩张或切开后的狭窄部位可放置双J管或输尿管支架,防止再次闭塞并促进愈合。
7.外科手术修复:
如果内镜治疗无效,尤其是长段或复杂性狭窄,可考虑开放或微创手术,如输尿管成形术或替代性尿流重建术。
需要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狭窄原因和严重程度综合评估后选择最优治疗方案,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风险及肾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