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结石移动或排出
尿结石可能因为身体姿势的改变、尿液流动或者其他因素而发生位移,离开了B超探头的扫描范围。尤其是小于4毫米的小结石,更容易随尿液排出体外,不再能被B超检测到。
2.结石体积过小
直径较小的结石可能难以被B超清晰显示,有时会因为其反射信号过弱而被误认为不存在。同时,受检查操作角度和设备分辨率限制,一些微小结石可能被漏诊。
3.患者体内环境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结石可能因尿液成分变化而溶解。例如,草酸钙类结石在碱化尿液后可能逐渐减小甚至完全溶解,从而无法再次被B超观察到。
4.伪影干扰或误判
B超图像会受到肠气、脂肪层厚度等因素的干扰,偶尔可能出现伪影导致结石被“看见”或“消失”。检查技术和标本采集时间不一致,也可能引发错误判断。
5.结石未完全形成
有时在临床初期,被认为是结石的现象可能只是盐类沉淀,还未完全矿化为结石。在后续检查中,沉淀物因某种生理变化被冲散,因此B超未能再次显现。
定期复查尿路情况,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或X线,可更全面地了解结石的存在与否,同时需要评估病史和症状变化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方案。